知识付费大洗牌:第一拨韭菜割完后该肿么办?

风不平4年前直播运营课程

1 (22)

2018新年伊始,朋友圈已刷起两轮付费课程营销,继网易云课堂之后,千聊激情不减,虽短时间内先后惨遭微信封杀,但从中不难窥见人们的热情。

两年内,知识付费已经出现了社区问答、直播、课程付费、内容付费等形式,也覆盖了早幼教、口才培训、情商、财经、国学等领域。知识付费利用的是人们的焦虑,但付费之后,用户究竟得到的是知识还是一种虚拟满足感?知识付费行业玩家在不断拓展形态,改变变现方式时,是否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对知识的泛化或窄化?

同时,具有长尾效应的知识付费也折射出行业繁华背后的现实之困:打开率、完听率、复购率成谜。质疑声不断,流量红利期过后,知识付费玩家们何去何从?

一、小众需求促使玩家分化

从概念新奇到火爆井喷,知识付费行业只用了不到两年。在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的2016年,几乎每个月都有新产品产生。

2016年4月,百度知道孵化的百度问咖上线。百度问咖是一个服务于用户与大咖之间付费交流的平台,大咖可以依据自己擅长的领域知识制定话题并拟价,有兴趣的用户可以付费向大咖提问或者付费进行线下约谈。知乎的产品值乎也在同月上线,用户关注知乎微信公众号后可以在微信朋友圈分享自己的打码信息,其他用户必须付费才能看到。

5月,知乎趁热打铁上线了另一款产品知乎live,这是一款实时语音问答产品。主讲人对某个主题分享知识、经验或见解,听众可以实时提问并获得解答。用户点击并支付票价可以进入沟通群内,分享信息。同样在5月上线的还有分答,分答是知识技能共享平台“在行”推出的付费语音问答服务,回答者用60秒回答提问者问题,答案可以被沉淀下来用于分享交易。

直到现在,分答在当时的爆红仍被津津乐道为借了王思聪、章子怡等人的“星光”。王思聪当时以“网红、投资人、哲学家”的身份入驻,一个问题报价3000元,相比其他答主已是天价,但这并没有让粉丝望而却步,于是王思聪把报价提高到了4999元。王思聪回答完32个问题后,已收入囊中23.8万元,累计语音长度20分钟。

6月,罗辑思维公众号推送了《李翔商业内参》,马云是它的第一个订阅用户,还准备了60秒的推荐语音。果壳旗下MOOC学院上线了新产品“职场沙龙”,主要基于微信,以面向用户一对多授课为主要形式,价格多在99元以上。

之后,雪球、联想等闻风而动,雪球推出了雪球问答,问答功能默认向所有注册用户开放,分为提问权限和回答权限两部分,用户可在个人设置中修改接受提问的最低金额,最高可设为10000元RMB;联想推出了“知了问答”,知了问答专注IT科技领域的知识问答,问题产生后,将以“偷听”的形式分享给网友,“偷听者”仅需支付1元钱即可收听。提问者也将因此获得分成。

连续的新品推出让知识付费快速生长,2016年各大行业玩家基本已入局。在2017年2月,有消息称,微信公众号付费订阅功能即将上线,并且有马化腾对话截图为证。不过到今天为止,微信并没有上线这一功能,只是在文章末尾增加了打赏功能。不过这也反映出,当年知识付费的炙手可热让小马哥有些眼红。

2017年12月喜马拉雅FM宣布,在“123知识狂欢节”中,内容消费总额达1.96亿元,实现了对首届知识狂欢节消费总额近4倍的超越。而2017年6月,喜马拉雅FM官方曾公布2017年以来其付费用户的月均ARPU值(企业从每个用户所得到的平均收入)已超过90元,据了解,该数值与腾讯休闲游戏ARPU值接近。腾讯2017年Q1财报显示,其休闲游戏的ARPU值高于人民币100元。

知识付费热火朝天,2018新年伊始,朋友圈已刷起两轮付费课程营销,继网易云课堂之后,千聊激情不减,尽管不到一个小时后惨遭微信封杀,但热情可见一斑。

两年内,知识付费已经出现了社区问答、直播、课程付费、内容付费等形式,也覆盖了早幼教、口才培训、情商、财经、国学等领域。玩家不断涌入,面对数量众多的需求,也分化出更多细分垂直内容,这似乎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知识付费大洗牌:第一拨韭菜割完后该肿么办?

来自阿里应用分发大数据中心

去年8月,阿里应用分发大数据中心发布《2017年Q2应用分发行业数据报告》,报告显示喜马拉雅FM、知乎、豆瓣、得到、分答、在行的同比分发增长均在40%以上,其中知乎达到了81%。这几款应用的同比分发有明显增长,但不得不关注的另一个数据是每周人均启动次数,这六款知识应用平台的每周人均启动次数不超过六次,也就是说人均启动次数甚至达不到一天一次

知识付费的属性决定了它是一个具有“长尾效应”的市场。大多数需求集中在了头部,成为了带动趋势的力量,而尾部小量零散、个性化的需求会成为追随力量,形成需求曲线的尾巴。夸张一点说,长尾效应消费的正是那一条长长的尾巴,小众需求的市场累加起来,将会形成比头部趋势市场更大的市场。简要来说,即从每个人身上赚少量的钱——但是要赚更多人的钱。

目前知识付费的大多数产品并不是量身定制的,受长尾效应的影响,对用户的个性化满足率必然很低。一万个人心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但他们在购买同一份课程后,注定只能看到一个哈姆雷特。众口难调的知识付费很容易让长长的尾巴失去狂热追随的动力。

这一效应自然地折射出知识付费的繁华背后:打开率、完听率、复购率成谜。

42章经的创始人曲凯曾提到,用户面对一样的课程是不会上两次的,所以知识付费很容易面临流量枯竭的问题。并且在用户点击付费的那一刻,用户短暂的焦虑感就已经被解决了。大部分消费者购买之后,并不会长期地听课。“我在某平台上买了大概十个课程,一个没听过,我觉得我也算典型的用户。”他说。

“购买的音频肯定不是百分百学完的,一般会找感兴趣的标题来看。《每天听见吴晓波》两季都买了,不过第二季到现在我可能只听了15%,觉得没什么新意了。奇葩说团队的《小学问》应该不会再买了,来来去去都是那些内容,他们讲了很多‘术’层面的东西,但我追求的可能是‘道’层面的东西。”Anne向鲸媒体表达了她的消费体验,“音频比视频要好,因为碎片化时间对着屏幕不太方便。但音频会受到音质、人的口才的影响,有一些栏目很知名,我听上去觉得很难受,可能听一两次就不听了。”

课程的创新不足,消耗完一波流量后,如果新瓶装旧酒,很难再让用户心甘情愿地掏钱。而门槛低也是影响知识付费行业续费率低的一个原因,不经过筛选的内容是在消费用户的期望及信任,当用户发现付费内容让自己期望落空,自然而然地不会选择复购。

刘老师坚决地称:“讲营销和运营的已经不会再买了,体验太差。语言类的产品我比较认好的讲师,可能会再次购买。但也不会完全看完,因为时间限制,只能看一点。”

实际上,从2016年的爆红之年到今天,对知识付费的质疑声从未停止,这是走向成熟行业的必然。但玩家们也必须思考,在流量红利期过后,该如何谋变?

 

本文作者@鲸媒体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广告投放平台    龙游世纪

78

标签: 微信运营

相关文章

作为微信运营,你不可能不知道这些……

作为微信运营,你不可能不知道这些……

“你对微信公众号的了解有多深?分清订阅号和服务号最主要的区别吗?知道原创功能怎么来的吗?为什么有些微信文章可以留言 评论,有些却不能?文章打赏...

如何从零打造高活跃度社群?一篇文章讲透实战方法论!

如何从零打造高活跃度社群?一篇文章讲透实战方法论!

今天这篇文章,主要想和大家聊聊基于微信群进行社群运营的那些事儿,内容主要是基于早期所做过的分享结合目前一些新的变化进行了一次翻新。 我们会从...

如何低成本,有效地进行公众号拉新?

如何低成本,有效地进行公众号拉新?

  在初期,一切都是新的开始,填充内容和吸引新的粉丝,打破零的界限,公众号漫长的生命周期缓缓拉开序幕。如何才能在低成本甚至是零成本...

APP发展的3阶段,运营都该怎么做?

APP发展的3阶段,运营都该怎么做?

2017年的钟声已经敲醒,眼看着自己如何入行产品运营第9个年头了,心里一片欢喜一片愁!欢喜的是收获了去年的产品运营心得,愁的是如何在新的一年...

大家都在说社群,社群怎么建立?社群怎么运营?社群怎么变现?

大家都在说社群,社群怎么建立?社群怎么运营?社群怎么变现?

  产品要有创新性,解决问题并达到极致,首先你的社群概念要创新,能帮助一些人解决他们的问题及需求并能发挥到极致,那么你的社群就是一个...

如何玩转微信社群运营?

如何玩转微信社群运营?

  社交是人的基本需求,基于兴趣或共同需求的社交,更是人们的刚需。对于一个社群来说,聚集在一起的成员必须有一个共同的强需求,社群必须能提供解决这一需求的服务。那么究竟该如何玩转社群运营呢...